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慢性前列腺炎本质上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常由感染、免疫异常或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下腹部疼痛或会阴不适等,通常属于良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2.长期炎症状态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微环境发生改变,例如氧化应激的增加和DNA损伤的累积。这些变化可能在遗传易感性较高的个体中促进细胞异常增殖,从而间接增加恶性转化的概率。这种风险总体较低,并不足以作为明确的致癌因素。
3.前列腺癌的已知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以上风险显著升高)、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病会使风险增加2-3倍)以及种族差异(非洲裔男性风险较高)。与慢性前列腺炎相比,这些因素对癌变的影响更为显著。
4.临床诊断时需警惕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是否掩盖了其他严重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升高的现象,这是前列腺炎和癌症都可能引发的指标异常。对于持续性症状的患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适量运动、减少烟酒摄入可有效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可及早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疾病演变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