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术前准备
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静脉肾盂造影,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心肺功能评估,用于判定患者是否具备手术耐受能力。
放置临时性输尿管支架,促进术后尿液引流。
2.麻醉与切口选择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无痛和良好的手术操作环境。
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方式,可能采用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或开放式手术方法。
3.病灶处理与输尿管游离
暴露患侧输尿管,将病变段游离并进行切除。如果病变涉及肾盂,则可能需要同时调整肾盂形状。
特殊情况下需修复周围组织,以防止粘连或损伤其他器官。
4.输尿管与膀胱重新连接
在膀胱壁上开一个小孔,将游离的输尿管重新植入其中。为了预防术后尿液反流,输尿管通常会以隧道方式穿过部分膀胱肌层。
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与膀胱,并保证接口处密闭性良好。
5.放置引流装置与手术结束
将双J管(输尿管内支架)安置于输尿管内部,有助于维持管腔通畅和促进愈合。
放置引流管以监测术后出血或渗漏情况,同时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6.术后恢复与随访
患者通常需要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尿路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输尿管通畅性。
一般建议术后6-8周取出双J管。同时安排定期随访,观察肾脏功能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输尿管移植手术技术成熟,但仍存在感染、吻合口狭窄或尿液反流等风险。术后饮水充足和避免重体力活动有助于促进恢复,同时需留意发热、排尿困难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