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监测体温变化:建议定期测量体温,以便准确把握体温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正常体温在36.5°C至37.2°C之间,儿童可能会略高。若体温超过38°C,即为发热。
2.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发烧期间应保证充分休息,并饮用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发热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补充水分尤为重要。
3.药物治疗:根据医嘱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并缓解不适。不宜过度依赖药物,应遵循医生指导。
4.观察伴随症状:注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出现,如咳嗽、喉咙痛、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更复杂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5.温度调节:如果感到寒冷,可以适当增加衣物,但不要过度保暖,以免影响散热;如果出汗较多,则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干燥。
如果冷热交替发烧持续不退或伴随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表现,但持续性高热可能损害身体器官,需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