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过度进食: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会导致胃部过度扩张,刺激胃壁神经,引起胃痛。成年人胃的正常容量约为1200-1600毫升,如果摄入超过2升,会增加胃部负担。
2.消化不良: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或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高脂肪、高纤维食物)会导致胃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胃部不适和疼痛。
3.胃酸分泌过多: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酸性或含咖啡因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造成胃部灼痛感。
4.胃炎或胃溃疡: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在进食后容易因胃黏膜受损而感到疼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此类疾病的重要诱因。
5.胃排空障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性胃轻瘫或胃出口梗阻,会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排空,食物堆积引起胃胀、胃痛等症状。
6.胆囊疾病或胰腺疾病:部分胆囊炎、胆结石或胰腺炎患者在进食后也可感到类似于胃痛的不适。其特点是疼痛往往向右上腹或背部放射,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7.功能性消化不良:尽管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部分人会在进餐后出现胃部疼痛,这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或胃肠神经调节异常有关。
如果长期存在此类症状,应当及时就诊,通过胃镜、B超或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规律饮食习惯,不要空腹食用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