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的总长度约为5-7米,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组成。其内壁覆盖有大量皱襞、绒毛和微绒毛,这种复杂的结构显著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总吸收面积可达2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如此广阔的表面积,为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系统:小肠的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乳糜管。当食物经过消化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被吸收到绒毛内,并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迅速运送到全身。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直接进入血液,而脂肪分解产物则先进入乳糜管,再经由淋巴系统运输。
3.消化酶和胆汁的充分作用:小肠与胰腺、肝脏密切配合。胰腺分泌的胰液富含多种消化酶,可继续分解食物中的复杂分子,而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够乳化脂肪,促进脂质类物质的吸收。这一系列辅助功能使小肠成为营养物质吸收的最佳场所。
4.吸收过程的高效性: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在小肠的不同段落。例如,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吸收铁、钙及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而回肠则负责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在整个小肠内,水分也会被逐步吸收,仅有少量未吸收的残余物质进入大肠。
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部位,不仅依赖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还得益于与其他器官的协同作用和高度专门化的吸收机制,每一环节都确保了人体对营养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