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直接腐蚀消化道黏膜:
百草枯是一种强氧化剂,摄入后会迅速破坏消化道黏膜,尤其是胃和食管。这种腐蚀作用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并与胃酸混合,使呕吐物呈现黑色。
2.诱发严重消化道溃疡:
百草枯进入体内后会造成胃、肠黏膜的广泛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发展为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较大血管时,会引起急性大量出血。临床上,这种情况常表现为呕吐暗红色或黑色血液。
3.全身凝血功能障碍:
百草枯中毒可能导致凝血机制紊乱,包括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耗竭。凝血功能减弱会加重消化道损伤部位的出血倾向,从而增加吐血的风险。
4.继发感染和组织坏死:
百草枯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及继发感染也会促使消化道出现严重溃烂,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
5.其他器官衰竭的影响:
百草枯中毒通常伴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受损。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肾衰竭则可能导致毒素清除能力下降,这些因素均会加速病情恶化并增加吐血几率。
百草枯中毒危害极大,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误服需尽早就医抢救并进行胃肠道灌洗等处理。同时,应严格避免接触或误食百草枯,尤其要加强对危险农药的管理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