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容积性泻剂:此类药物通过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常见药物包括车前子壳、甲基纤维素和聚卡波非钙。它们通常用于轻度便秘患者,但需要配合充足的饮水以发挥作用。
2.渗透性泻剂:此类药物通过调节肠腔内的渗透压,使更多水分进入肠腔软化大便,改善排便困难。包括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这类药物适合慢性便秘及老年人群。
3.刺激性泻剂: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肠壁上的神经末梢,增加肠蠕动以加速排便,如比沙可啶、酚酞以及番泻叶。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因为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肠功能障碍。
4.软便剂:主要通过润滑和软化粪便来缓解便秘,例如多库酯钠或液体石蜡。适合短期应用于术后或孕产妇便秘患者。
5.促动力药物:如利那洛肽和普卡那肽,这些新型药物通过调节肠道内分泌系统,提升肠动力,适合功能性便秘患者。
单纯依靠药物缓解便秘症状并非长久之计,需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保证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坚持运动和规律作息。如长期便秘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肠道疾病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