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含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尤其是油腻食物,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偏黄,质地变稀。这是因为未完全消化的脂肪和糖类会加速肠道蠕动,使粪便中液体增多。
2.轻微胃肠炎或感染
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可引起肠黏膜损伤,导致排泄物稀薄并呈现黄色。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金黄色稀便为特征,同时伴有发热、腹痛或恶心等症状。
3.胆汁分泌影响
胆汁能参与脂肪消化,其正常分泌使大便呈现黄色。如果饮食中脂肪摄入量增加且胆汁分泌较多,大便颜色会变深、变黄,但如果来不及充分吸收,就会产生稀便。
4.乳糖不耐受或食物过敏
乳糖不耐受者在食用乳制品后,可能出现大便稀薄且颜色偏黄。某些对食物成分的过敏反应也会导致类似症状。
5.药物或保健品影响
某些抗生素、维生素补充剂、益生菌服用后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短期内的大便颜色和性状变化。
6.其他慢性疾病
如果长期存在金黄稀便的情况,并伴随体重下降、疲劳等情况,需警惕吸收不良综合征、胰腺疾病或肝胆系统疾病等可能性。
若仅为一时的变化且无其他不适,多与饮食有关,一般无需担忧。但若频繁出现或伴有明显症状,应及时进行医生指导下的检查,如肠镜、粪便常规或肝功能评估,以明确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