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为何药物效果差

2025-02-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在手术后若出现药物效果差的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疾病进展、药物耐受性以及术后神经调节变化。

1.疾病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即便进行了手术,如脑深部电刺激,疾病的自然进程仍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减弱。这是因为病变区域不断扩散和加重,使得仅靠药物难以完全控制症状。

2.药物耐受性: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可能导致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即同样剂量的药物已不能达到先前的治疗效果。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但有时仍无法恢复到术前药物的效果。

3.术后神经调节变化:手术如脑深部电刺激等通过植入电极来调节脑内异常活动,有效缓解震颤、僵硬等症状。但手术本身可能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及其对药物的反应。例如,手术后某些症状改善,而其他未能被手术覆盖的症状仍需药物管理,这可能导致整体感知药物效果的下降。

4.心理和预期因素:患者对于手术效果可能抱有较高期望,实际疗效若未达到心理预期,则主观感受上药物效果可能被认为不佳。手术后的康复阶段,因生活方式、饮食、心理因素等,也可影响药物吸收和代谢效率,从而影响药效。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术并不是终点,仍需密切监测疾病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根据临床表现灵活调整治疗策略很重要,必要时与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以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