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肠梗阻
定义:肠梗阻指肠腔发生机械性或功能性阻塞,导致食物、液体和气体不能正常通过。
病因:可分为机械性(如肿瘤、粘连、肠扭转)和动力性(如肠麻痹)。
症状:典型表现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伴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如脱水或休克。
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如腹部X线、CT或超声。
治疗:轻症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补液治疗;重症需手术解除梗阻。
2.肠套叠
定义: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插入相邻的肠管内,造成局部血供受损和肠腔堵塞。
病因:通常原因不明,但与病毒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
症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剧烈哭闹伴呕吐,随后大便中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
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如超声呈“靶征”特征。
治疗:早期可采用空气或钡灌肠复位;晚期或并发肠坏死者须手术治疗。
3.胀气
定义:胀气是指肠道内积聚过多气体引起的腹胀不适。
病因:可能由吞咽过多空气、不耐受某些食物(乳糖不耐受等)、肠道菌群失调或胃肠动力障碍引发。
症状:患者感到腹胀、嗳气、排气增多,有时会伴随轻微腹痛,但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诊断:通常根据症状判断,必要时行胃肠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治疗:以饮食调整为主,避免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严重时可使用促消化药物或益生菌。
肠梗阻和肠套叠均属于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而胀气通常为功能性问题,处理后症状可缓解。出现严重或持续性腹痛,应尽快就医明确原因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