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排便后症状缓解。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便意,但排便频繁且不成形。其发病与压力、饮食习惯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2.感染性肠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炎症。常见的表现包括腹泻、水样便、不成形大便,甚至粘液血便,有时伴随发热和腹部不适。急性感染通常起病较快,症状明显。
3.直肠病变:包括直肠炎、直肠肿瘤、痔疮或肛周疾病。这些病变会引起肠道刺激,使患者频繁产生排便冲动,同时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
4.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排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形,并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5.饮食因素或药物影响:过量摄入辛辣、油腻、冷饮、乳糖不耐受等食物,以及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导致短期内肠道功能紊乱和类似症状。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或长期精神压力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诱发频繁排便及便意异常。
建议结合症状持续时间、粪便性状变化、有无其他全身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肠镜检查、粪便常规分析、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