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负压作用:拔罐时通过负压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被吸入罐内,从而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破裂,造成局部充血和淤血现象,使皮肤呈现紫色。
2.个体差异:不同人的皮肤和血管壁厚度、弹性差异较大,有些人对负压更敏感,因此更容易出现淤青现象。
3.时间和力度:拔罐时间过长或力度过大,会增加局部压力,从而导致更多的毛细血管破裂,使皮肤颜色更深。
4.局部血液循环状况:拔罐区域原本血液循环不佳的人,更容易在拔罐后出现淤血和发紫情况。这通常见于有慢性病或局部炎症的人群。
5.皮肤状态:皮肤较薄或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拔罐后的淤血现象,因为其毛细血管更容易受到损伤。
拔罐后皮肤发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应注意控制拔罐时间和力度,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拔罐,这样可以减少皮肤淤血程度。如果长期出现严重淤血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