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环境因素:
室内温度:如果卧室温度过低,人体自然会感到寒冷。建议保持室温在18-22摄氏度之间。
被褥不够保暖:厚重的被褥可以帮助保持体温,尤其是在冬季。
2.身体状况:
血液循环不良:血液循环不佳可能导致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感到寒冷。这通常见于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贫血: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氧气运输不足,也容易感到寒冷。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确认是否存在贫血问题。
营养不良: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热量或营养素,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产生,导致夜间发冷。
3.健康问题: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影响身体的产热能力。通过血液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诊断此类问题。
感染:感染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出现寒战甚至发热症状。具体表现包括寒战、疲倦、全身乏力等。
4.睡眠习惯:
睡前活动:进食、锻炼、洗澡等活动会影响体温调节,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影响睡眠。
睡姿:某些睡姿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夜间发冷。尽量保持舒适的睡姿,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
晚上睡觉发冷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适宜的室温、选择合适的被褥、注意饮食和健康问题都有助于缓解这一症状。如果持续感到困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