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穴位针灸
采用针灸治疗心动过缓时,常选取的穴位包括内关、膻中、神门和足三里。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是心包经的重要穴位,有镇静安神、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
穴位刺激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从而提高心率。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滚针、捻转等手法进行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每周2-3次。
2.中药调理
经典方剂如生脉散(由党参、麦冬和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此方常用于心动过缓伴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
针对阳虚者,可选用附桂八味丸(由附子、肉桂、熟地黄等组成),该方剂具有温补肾阳、强心助脉的效果。
对于气滞血瘀型心动过缓,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黄、赤芍、桃仁、红花等组成)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时的优质睡眠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应注重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坚果等。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例如慢跑、太极拳或瑜伽等,每天进行30分钟的适度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率。
中医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多样,需要综合应用,同时结合个人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同时,应定期监测心脏功能,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