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理来源:颅内胶质瘤源于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肿瘤根据这些细胞类型可分为不同亚型,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室管膜瘤。
2.发生机制:病变通常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相关。这些变化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形成肿瘤。
3.分级: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胶质瘤分为I至IV级。I级和II级为低级别肿瘤,生长缓慢;III级和IV级为高级别肿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预后较差。
4.诊断方式: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扫描,以及病理活检进行确认。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特征,但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学的结果。
虽然颅内胶质瘤不涉及其他部位的转移,但其治疗和管理仍然十分复杂。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外科、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是应对这一疾病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