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发病率:非遗传性肠癌占所有肠癌病例的大多数。据统计,约70%-85%的肠癌为非遗传性,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并没有家族病史或已知的遗传性基因突变。
2.危险因素:
年龄:50岁以上人群患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加工肉类和红肉摄入过多也被认为是风险因素。
生活方式:久坐缺乏运动、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均可能提高患上非遗传性肠癌的几率。
3.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
定期锻炼: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
健康体重:维持健康体重指数以减少患病风险。
定期筛查:特别是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个体,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去除癌前病变。
4.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或便秘。
粪便中带血或黑便。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持续的腹部不适,包括胀气、绞痛或疼痛。
5.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常通过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活检进行。
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具体方案视肿瘤分期和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而定。
非遗传性肠癌的发生虽然不受遗传基因直接影响,但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筛查是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