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进行散瞳的情况下,测得的屈光不正是否准确

2025-04-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在未进行散瞳的情况下测得的屈光不正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原因在于,眼睛的睫状肌在正常状态下会保持一定程度的调节,这种调节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1.睫状肌调节:未散瞳时,眼球内的睫状肌仍然处于活跃状态,会影响晶状体的形状和焦距。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其睫状肌较为活跃,由此可能导致假性近视或使近视度数被低估。

2.真性与假性近视:在未散瞳情况下,容易将假性近视误认为真性近视,因为睫状肌持续收缩可能暂时增加眼球的屈光度。

3.精确度问题:未散瞳检查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患者自身的疲劳、注意力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从而降低检测的精确性。

4.散瞳的优点:通过使用散瞳药物,可以暂时麻痹睫状肌,让眼睛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这对于诊断准确的屈光不正类型,如近视、远视或散光,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需要精确诊断屈光不正的情况下,例如配镜前的精准验光,建议进行散瞳检查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