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局部类固醇:这些药物是湿疹治疗的标准选择。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类固醇。轻度湿疹可以使用低强度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中度湿疹可以使用中强度类固醇,如曲安奈德;严重湿疹则可能需要使用高强度类固醇,如丙酸氯倍他索。使用频率一般为每日1到2次,具体用量需遵医嘱,以避免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对于一些对类固醇不敏感或不适合长期使用类固醇的病例,可以考虑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它们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每日2次涂抹在患处,但不能用于大面积皮肤,且需避光使用。
3.抗组胺药:湿疹常伴有瘙痒,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西替利嗪可以缓解这一症状。这类药物通常每日1到2次,依据个人情况和药物特性而定,具备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夜间睡眠。
4.保湿剂:保湿剂不是直接的药物治疗,但其在湿疹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每天多次涂抹保湿剂,尤其是在洗澡后,能够有效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干燥和刺激。
湿疹用药处理需要因人而异,遵循医生指导是关键,避免自行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如过敏原和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