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甾体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甾体结构,即由三个六碳环和一个五碳环组成的共核。常见的甾体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炎、免疫抑制以及治疗过敏反应。甾体药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副作用。
2.非甾体药物:非甾体药物不含有甾体结构,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酶系,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疼痛和发热。非甾体药物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尽管其副作用较少,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甾体药物和非甾体药物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上有显著差异,各自优缺点明确,选择时需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进行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