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节律影响
人体的生物钟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昼夜节律。如果入睡时间过早,但并未到达体内自然分泌褪黑素的高峰期,可能导致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从而感觉次日更加困倦。
2.睡眠周期紊乱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约90分钟。若过早入睡且未能完成整夜所需的周期数(一般为4-6个),会使睡眠结构失衡,深度睡眠不足,引起白天疲劳感。
3.心理暗示作用
提前入睡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增加对“是否能够入睡”的担忧,反而造成入睡困难,甚至影响睡眠深度和持续时间。长期如此可能形成一种负面反馈机制,产生恶性循环。
4.睡眠质量差异
仅仅是提早入睡,并不一定代表睡眠质量的提升。比如环境光线、室温、噪音干扰等因素,都可能对睡眠效果造成显著影响。某些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能让人尽管时间充足仍感觉疲惫。
5.身体代谢与健康状况相关
提早入睡但次日仍感疲惫,还可能与隐性疾病或身体代谢异常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都可能影响睡眠恢复效果。
保持稳定的作息、优化睡眠环境以及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帮助改善这一现象。如果长时间无法缓解,应尽快就医排查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