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个体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并通过调整认知框架减轻焦虑引起的不适感。
接纳与承诺疗法强调对自身状态的接纳,帮助个体减少对症状的过度关注,从而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反应。
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以通过专注当下减少忧虑情绪的堆积,同时降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的躯体化症状。
2.改善生活习惯
保证每天6至8小时充足睡眠,睡眠质量差会加重焦虑症状并恶化躯体反应。
均衡饮食,包括富含维生素B群、镁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这些营养素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有助于调节情绪。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如快走或游泳,可以有效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及相关身体不适。
3.放松训练
腹式呼吸法通过深长的呼吸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逐步紧张和放松特定肌肉组,帮助减少因焦虑引起的全身肌肉紧张。
音乐疗法通过聆听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缓解头痛、胃部不适等躯体表现。
4.药物治疗
在症状持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需注意其依赖风险,应严格遵医嘱服用。
一些抗抑郁药物,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被广泛用于长期控制焦虑症,引导大脑恢复正常的神经递质平衡。
焦虑症的躯体化症状虽然令人不适,但通过科学手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及时就医并结合多种方法应对,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