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发病机制:正常的骨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由骨母细胞逐步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这一过程被干扰,形成了纤维结缔组织和未成熟的骨,使得骨骼强度降低。
2.发病部位:虽然这种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骨骼,但股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其他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胫骨、肋骨和颅骨。
3.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骨骼变形或骨折等症状。有时,病情较轻的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检查中发现。
4.诊断方法:通常通过X射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影像上可见骨皮质变薄、不规则骨小梁和纤维样组织。
5.治疗方式:对于无症状且没有并发症的病人,通常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若有疼痛、变形或骨折风险,可考虑手术矫正、骨移植或内固定等治疗措施。
6.预后与管理:大多数病例为良性,经过适当治疗后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是,对于严重的病例,需要长期监测和管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体检和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减轻对正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