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通过热蒸汽携带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有助于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包括苦参、黄连、艾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每次熏蒸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水温保持在40~42℃左右,需避免烫伤。
此法适用于刚做完手术、创面较大且需要避免接触水的患者。
2.坐浴:
坐浴主要利用温水以及药物溶液的直接浸泡作用,能够明显缓解局部疼痛、减轻肿胀,并帮助排除分泌物。
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溶液、黄柏水煎液等,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建议水温控制在38~40℃,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此法适用于术后创面已部分愈合或医生明确允许浸泡的患者。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操作,避免频率过高或时间过长引发不良反应,同时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