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民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医男科
1.发病率和风险因素
阴茎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约占所有男性癌症的不到1%。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差及其他因素,发病率可能稍高。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未进行包皮环切、吸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及慢性炎症等。
2.病理表现
阴茎癌常发生在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内侧。早期可能仅为小的红斑、丘疹或溃疡,随着疾病进展,病灶可增大并侵入深部组织。淋巴结转移是该病的重要扩散途径。
3.诊断与分期
诊断依赖于组织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癌细胞的存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评估病灶的大小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依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将疾病分为不同阶段。
4.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分期制定。早期病例通常选择手术切除,包括部分或全阴茎切除术。放射治疗和化疗可作为辅助或主治手段,尤其针对晚期或无法手术的患者。
5.预后与随访
阴茎癌的预后与其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晚期病例由于转移可能性高,预后较差。定期随访对于监测复发及管理治疗副作用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健康检查以及戒烟对于降低阴茎癌的发生风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