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生理因素:
当减少热量摄入时,身体会释放一种叫做饥饿素的激素,该激素增加食欲,使人感觉饥饿。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不平衡,尤其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引发饥饿感。
饮食中纤维含量不足也可能导致胃排空速度加快,从而导致较快的饥饿感。
2.心理因素:
饥饿被认知为一种压力源,会使人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限制,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想吃”的感觉。
减肥过程中的自我控制需求可能增加食物流连不去的念头,加强了心理上的饥饿体验。
外部环境如食物广告、他人的进食行为等视觉刺激可诱发心理上的饥饿感。
3.习惯性反应:
长期的饮食时间表改变后,身体需要时间适应新的作息,这期间可能出现习惯性饥饿感。
夜间进食或其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打破后,可能会短时间内引发更频繁的饥饿信号。
许多人在减肥时感到饥饿,是因为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起作用。为减轻饥饿感,可以通过选择高纤维、高蛋白食物来延长饱腹感,并采用一些心理策略,如分散注意力和练习正念饮食。调整饮食结构与心理预期,能有效帮助减肥过程中管理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