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通过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测等手段,可以快速定位出血部位并确定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及肿瘤等。不同病因对应不同的治疗策略,如针对胃溃疡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内窥镜治疗: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道出血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比如,通过内镜下止血剂的注射、电凝、夹闭等方法可以直接控制出血。研究数据显示,内镜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能够达到85%以上的成功率。
3.介入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介入放射学技术可用于治疗难以通过内镜止血的病例。通过栓塞或其他手术方法有效控制出血点。介入治疗已成为复杂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补充手段。
4.药物管理: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在消化道出血的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胃酸分泌,帮助愈合出血病灶。抗生素则主要用于预防感染,尤其是对于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
5.外科干预:对于严重或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控制的出血,外科手术仍然是一种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出血的具体原因及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综合应用内窥镜技术、介入治疗以及药物管理,使得绝大多数患者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