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建立规律作息
每日安排固定的喂养、活动及睡觉时间,帮助新生儿形成生物钟。比如每天晚上7点进行洗澡,之后喂奶,再哄睡。
在夜间保持光线昏暗、环境安静,以便让新生儿逐渐区分白天和黑夜。
2.优化睡眠环境
温度控制:室温保持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过冷或过热。
光线管理: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外界干扰,夜间可使用柔和的小夜灯。
噪音水平:背景声音如"白噪音"可以模拟子宫内的环境,有助于稳定情绪并促进入睡,比如使用低音量的风扇声或专用白噪音设备。
安全睡姿:建议采用仰卧睡姿,并确保床铺硬度适中,不堆放毛毯、枕头或玩具以免窒息风险。
3.安抚技巧
包裹法:使用婴儿包巾轻轻包裹住新生儿,让其有安全感,但需注意避免过紧,以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摇晃与拍背:可以轻柔地左右摇晃新生儿,同时轻拍后背,有助于舒缓哭闹情绪。
吮吸安抚:提供安抚奶嘴或允许吮吸手指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但应根据年龄段合理使用以避免牙齿发育异常。
哼唱或播放轻音乐:低频率的旋律可以使新生儿更容易放松并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4.控制喂养时间与方式
睡前尽量保证新生儿已经充分喂饱,以避免因饥饿导致夜醒。
避免在临近睡眠时喂养过多,以防引发吐奶或腹胀不适影响入睡。
5.观察睡眠信号
注意眨眼频繁、抓耳朵、打哈欠等提示疲倦的信号,及时安排入睡,避免过度疲劳。
以上方法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新生儿存在个体差异,需耐心寻找适合的方法并坚持执行,以帮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