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低血压:严重低血压是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60mmHg时,肠道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缺血。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心排出量下降,无法维持各器官的充分灌注,特别是肠道这样的末梢区域,容易出现非闭塞性缺血。
3.严重感染和败血症:在严重感染或败血症状态下,体内会发生全身性的血液重新分布,优先供应重要器官如脑和心脏,而减少对肠道的灌注,导致缺血。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血管收缩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可能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减少肠道血流量,从而导致非闭塞性缺血。
5.重度脱水:重度脱水时,体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因素也能降低肠系膜血流,造成缺血。
6.腹腔高压综合征:这种情况下,因腹腔内压增高,影响肠系膜静脉回流,最终导致肠道缺血。
预防和早期识别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至关重要,应避免长时间低血压、管理心力衰竭和重度脱水等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