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脱水:当体内缺乏足够的水分时,尿液会变得浓缩,从而显得颜色较深甚至混浊。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大约2升水,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每天饮水量不足,尿液就会变黄甚至呈现深黄色。
2.尿路感染(UTI):细菌感染可以导致尿液变得混浊,并且伴有异味。尿路感染的症状还包括尿频、尿急和排尿疼痛。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次因尿路感染就诊,女性更为高发。
3.肾结石:尿液中出现沉淀物可能是肾结石的一种表现形式。结石在通过尿道排出时,会导致尿液变得混浊。这种情况每年影响全球大约12%的人口,其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4.膀胱感染:与尿路感染类似,膀胱感染也会导致尿液混浊。患者常常会感到下腹疼痛和不适,每年约有数百万例膀胱感染病例在全球范围内报告。
5.食物和药物:某些食品和药物也能导致尿液颜色变化。例如,食用大量胡萝卜或甜菜根会使尿液变黄或红色,而某些维生素补充剂也能导致尿液颜色加深。
6.肝脏或胆囊疾病:如果尿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深褐色,则可能提示肝脏或胆囊问题,如肝炎或胆管阻塞。这类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
7.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可能含有过多的糖分或酮体,从而导致尿液混浊。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及时和准确地识别尿液变化的原因至关重要。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或持续混浊,应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注意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