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急性期处理:在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初24-72小时内,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抢救和稳定生命体征。
控制血压:降低再出血风险,目标为收缩压保持在120-150mmHg之间。
防止脑血管痉挛: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通常剂量为60mg每4小时一次,持续21天。
管理颅内压:通过药物或机械通气等方法来降低颅内压,避免进一步损伤。
2.手术干预: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出血原因和具体情况。
动脉瘤夹闭:适用于动脉瘤引起的SAH,通过开颅手术将金属夹放置在动脉瘤的基部以防再次出血。
血管内栓塞:使用微导管和微线圈将动脉瘤内部填充,以防止继续出血。该方法较为微创,适合无法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3.长期管理:包括对并发症的管理以及功能恢复。
预防癫痫:可使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或左乙拉西坦,特别是有既往癫痫史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复发。
及时识别和处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