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调整体位:
半卧位:术后初期应避免完全平卧,采用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胸闷症状。上身抬高30-45度,可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
侧卧位: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尝试左侧或右侧卧位,有利于肺部通气。
2.呼吸训练:
深呼吸练习:定时进行深呼吸练习,每次吸气时尽量扩张胸腔,然后缓慢呼气,每小时重复5-10次,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
肺泡膨胀器:使用肺泡膨胀器(如简易呼吸器),可以帮助增加肺容量和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3.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适当的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呼吸浅快,从而减轻胸闷感。
支气管扩张剂:如有支气管痉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4.康复锻炼:
早期活动:在术后24-48小时内,鼓励患者逐步进行床旁活动,如坐起、床边站立等,逐渐过渡到步行,有助于肺功能恢复。
理疗:物理治疗师可指导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叩背、震动等方法,帮助排痰和提高肺部通气效果。
5.饮食调理:
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促进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保持水分:多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术后胸闷症状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包含手术创伤、疼痛、肺不张等。通过合理调整体位、加强呼吸训练、适量药物干预及康复锻炼,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步减轻症状,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