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工作原理:仿生眼球通常由摄像头、处理器和电极组成。摄像头捕捉图像后,通过处理器将信号转换为电刺激,再通过电极传递到视网膜或大脑,从而让患者能够感知光和图像。
2.适用人群:当前的仿生眼球主要适用于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特定眼病的患者。这些疾病导致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损,而仿生眼球可以绕过这些受损细胞,将信号直接传递给视神经。
3.手术与设备:安装仿生眼球需要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通常在眼睛内部植入电极阵列。外部设备如眼镜形态的摄像头和便携式处理器也是必需品,用于捕捉和处理视觉信息。
4.视觉质量:目前仿生眼球只能提供有限的视力恢复,大多数患者仅能感受到光线变化和简单的图像轮廓。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远未达到正常视力水平。
5.研究进展: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改进仿生眼球的技术,包括增加电极数量、提升图像分辨率以及减少体积等,以期望未来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恢复效果。
虽然仿生眼球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其局限性仍然显著,仅能为部分失明患者提供有限的视力恢复。目前仍需大量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提升这一技术的有效性和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