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1)焦虑:焦虑感会让大脑持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尽管感到疲劳,但无法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2)抑郁:抑郁可能导致入睡时间延长或夜间频繁醒来,使整体睡眠质量下降。
2.生活习惯
(1)作息不规律:频繁熬夜或经常改变作息时间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
(2)饮食影响:咖啡因或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摄入过多可导致神经兴奋,特别是在下午或晚间时段。
(3)电子设备使用: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妨碍入睡。
3.环境和外界因素
(1)噪音:夜间周围环境中的细小噪声可能干扰睡眠。
(2)光线:过强的灯光或屏幕亮度会传递错误的“白天”信号,影响入睡。
(3)温度: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身体难以进入放松状态。
4.生理和疾病因素
(1)失眠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长期无法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引起夜间频繁醒来,虽然困倦却难以获得深度睡眠。
(3)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代谢加快,引发入睡困难。
(4)其他疾病:如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等,也可能间接干扰睡眠。
5.情绪和思维习惯
睡前思考过多或沉浸于负面情绪可能让大脑处于持续兴奋状态,阻碍睡眠信号的形成和增强。
对于改善此类问题,应从调整作息、优化睡眠环境和管理心理状态入手。如果上述方法无效且症状持续超过数周,应及时寻求医生评估,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