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原因:研究表明,约85%的中风是缺血性中风,即由血流受阻引起。15%是出血性中风,由脑内血管破裂导致。束状纹理可能在血流受阻时对脑组织产生更明显的影响。
2.诊断方法:CT和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可分别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识别脑出血或脑梗死区域。血液检查有助于了解凝血功能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如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3.治疗手段:对缺血性中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预防再发,而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以溶解血栓。对出血性中风,可能需要通过手术降低颅内压或修复血管异常。
4.康复措施:在急性期治疗后,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可帮助恢复功能。数据表明,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5.预防策略: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十分重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也被证明是预防中风有效的方法。
及时识别和处理中风症状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按时接受医学检查,可以有效降低中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