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呼吸调节与放松训练
心理恐慌和焦虑常伴随着快速或浅表性呼吸,这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感。通过深呼吸能够降低心率,平复紧张情绪。例如,每次缓慢吸气4秒钟,屏住呼吸4秒,然后再用8秒钟缓慢呼气,重复5-10分钟,有助于减轻焦虑反应。
2.规律的身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如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提升愉悦感并缓解紧张情绪。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跑步或骑行。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每天坚持30分钟的锻炼可逐渐感受到情绪改善。
3.确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心理恐慌和害怕情绪往往源自负面思维。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技巧,可以识别自动化的消极想法,并用更现实、积极的观点替代它们。例如,当出现“事情一定会变得很糟糕”的念头时,可以问自己是否有确凿证据支持这一假设,从而调整思维方式。
4.社交支持和沟通
与信任的亲友倾诉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获得情感支持。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显著降低焦虑的发生率。也可以尝试加入相关兴趣小组或心理互助团体,以增强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
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对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每天保持7-9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咖啡因和高糖食品摄入,这些都可以帮助降低焦虑水平。
6.专业咨询与治疗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有效缓解严重的恐慌或焦虑,可考虑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例如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应用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调节情绪需要持之以恒,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症状并恢复日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