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与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来帮助患者理解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
常见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研究显示,约60%-80%的抑郁症患者经过认知行为疗法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
2.药物治疗:
某些心理疾病,如中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统计数据,抗抑郁药物对超过50%的患者有明显疗效。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自行停药,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复发。
3.生活方式干预:
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恢复至关重要。例如,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富含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饮食可能对抑郁症状有所缓解。
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提升情绪。研究显示,坚持锻炼能够将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的症状改善率提高30%-40%。
学会压力管理技巧,如练习正念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
心理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坚持,并结合个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即使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也需继续保持定期随访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