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情绪不稳定
情感波动剧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极度兴奋转变为深度悲伤或愤怒。
对于日常事件反应过度,例如因小事产生强烈的羞耻、空虚感或无助感。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出“理想化”和“贬低化”的极端变化,比如一开始将他人视为完美,随后因某些细节突然认为对方完全不可接受。
害怕被抛弃,哪怕只是细微的分离也可能引发强烈的焦虑和愤怒。
3.自我认同紊乱
对自己的身份或人生目标常常感到困惑,有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完全不同于以前。
自我价值感极低,并经常因为外界评价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4.冲动行为
在至少两个方面出现明显损害性冲动行为,如购物过度、饮食失控、滥用药物、危险驾驶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冲动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难以控制。
5.重复性的自残或自杀行为
经常威胁或实施自残行为,可能包括切割、灼烧等形式。
自杀意念或企图较为常见,多与情感危机或关系问题相关。
6.强烈的空虚感
经常描述自己感觉“空空的”,无论是否处于活动状态或与人互动。
这种空虚感常是持续存在的。
7.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
容易因小事爆发强烈愤怒,可能表现为暴力行为或持续怨恨。
愤怒之后通常感到后悔和羞愧。
8.短暂的压力相关的偏执观念或解离症状
在巨大压力下可能感到被迫害或怀疑周围的人,甚至出现短暂的幻觉。
有时还会出现“解离”,即与现实环境脱离联系的体验。
这种疾病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造成显著影响,需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刺激情绪极端变化的诱因,还需关注患者的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