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的自然结束
人类的睡眠通常分为多个90分钟左右的周期。夜间接近凌晨时,深度睡眠比例减少,浅睡眠比例增加,容易被微弱刺激唤醒。如果此时环境中出现噪音、光线或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持续睡眠。
2.生物钟规律
根据中医理论,凌晨3点至5点是肺经主导的时间段,与机体修复和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如果身体存在问题,如肝脏功能异常或呼吸系统不适,可能会导致这一时间易醒。现代科学也指出,长期熬夜或作息紊乱可能扰乱昼夜节律,造成入睡困难或早醒。
3.情绪和心理压力
压力过大或焦虑情绪可能引发夜间觉醒。这是因为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干扰夜间松弛状态。尤其是凌晨阶段,身体准备进入新一天的代谢过程,如果精神放松不足,可能提早进入清醒状态。
4.饮食和生活习惯
晚餐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或辛辣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从而影响深度睡眠。另外,睡前大量饮水可能导致膀胱充盈,引发夜间起夜问题,进一步打断连续睡眠。含咖啡因或尼古丁摄入过量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剌激作用,延迟入眠或诱发早醒。
5.健康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都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干扰睡眠。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也可能表现为深夜易醒。
6.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破坏睡眠结构,导致非正常的夜间醒来。
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并伴随白天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睡眠质量,排除潜在疾病风险,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固定作息、避免晚间刺激性饮食和减轻心理压力,以改善睡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