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清洁伤口
使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洗伤口,去除污物或异物。避免用力搓洗,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如果有条件,可使用碘伏消毒伤口,但应避免直接涂抹酒精,以免刺激伤口引起疼痛。
2.止血处理
如果有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按压伤口,持续5到10分钟止血。注意不要长时间按压过紧,防止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3.冷敷减轻肿胀
在清洁和止血之后,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软布,轻轻敷在受伤区域,每次10到15分钟,每天2到3次,有助于缓解肿胀和疼痛。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4.观察感染迹象
注意是否出现红肿范围扩大、局部发热、浓液渗出或全身发烧等症状,这些可能提示伤口感染。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尽快就医。
5.及时注射疫苗
如果伤口是由动物咬伤引起,需及时就近医院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特别是在无法确认动物健康状态时,应高度重视。
6.药物治疗
轻微伤口可外用抗菌软膏以预防感染,如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若疼痛明显或医生建议,可服用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不适,但需遵循说明书或专业指导。
7.定期换药与恢复护理
按照医嘱对伤口进行每日或隔日换药,保持干燥卫生。在愈合期间避免用手触摸伤口或挤压肿胀部位,防止二次感染。
及时清洁和观察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如果症状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需尽早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