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会导致肠道蠕动异常,从而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研究数据显示,约10%-15%的人群受到该病影响。
2.慢性炎性肠病
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引发水样便、不成形便甚至脓血便。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较高,每10万人中约有200-300例患者。
3.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腹泻,导致大便稀薄、不成形。例如痢疾杆菌、轮状病毒及阿米巴原虫均为常见病原体。据统计,每年全球因肠道感染导致的腹泻病例超过10亿人次。
4.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会使乳糖无法被分解吸收,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液体,导致腹胀、大便稀薄或泡沫状。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与种族相关,亚洲人群中高达90%。
5.胰腺功能不全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不足会影响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导致脂肪泻,即大便油腻且不成形。其主要病因包括慢性胰腺炎和囊性纤维化等。
6.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肠道蠕动,使内容物通过速度增加,影响水分重吸收,从而导致大便松散或不成形。此类患者还常伴有心悸、手抖和体重下降。
7.焦虑或压力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能会干扰肠道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引起大便改变,包括频次增多、不成形等表现。相关研究表明,超过30%的焦虑症患者存在肠道症状。
排除结肠癌因素后,如果长期出现大便不成形,建议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评估,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