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监测与支持性治疗: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可以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通过鼻胃管减轻胃肠道压力,减少腹胀等不适症状。
2.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促动力药物(如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肠蠕动。
3.影像学检查:进行腹部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肠道是否存在机械性梗阻或者功能性问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粘连或狭窄导致继续梗阻。
4.手术干预:如果上述措施无效且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明确的机械性阻塞,则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手术的目的是解除阻塞,可能包括粘连松解或狭窄段切除等操作。
在处理肠梗阻术后不通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避免延误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