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糖分摄入与脑奖励机制:甜食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感。这种机制可能导致对甜味的持续渴望。即使碳水化合物摄入充足,如果未能满足心理上的甜味需求,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2.碳水化合物类型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消化速度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如果以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白米饭、白面包),虽然数量充足,但升高血糖后迅速下降,容易引发对更快速糖分来源的渴求。
3.饮食中其他营养素的影响: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不足可能会加剧饥饿感和对高能量食品的渴望。研究显示,均衡的膳食模式能够减少暴饮暴食现象,并降低对甜味的追求。
4.心理因素:压力、情绪低落或疲劳状态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甜食作为安慰性食品。保持良好睡眠质量并适当管理情绪有助于缓解这种状况。
5.改善行为习惯:逐步减少甜食的频率,避免将其作为奖励或情绪调节工具。同时,可尝试在甜食替代品中寻找满足感,例如水果或少糖酸奶。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有效改善,可考虑评估是否存在与糖分代谢相关的潜在问题,如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情况,并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