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紧急就医:当老年人出现严重高血压(如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有头痛、胸闷、气短、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可能是高血压危象,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此类情况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损害。
2.药物干预: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开具降压药物,以迅速控制血压。例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或利尿剂。这些药物的选择需依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心脏病、糖尿病或肾功能异常。
3.监测血压波动: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较弱,易发生清晨高血压或直立性低血压。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观察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4.饮食调整:限制盐摄入,每日食用的食盐应少于5g;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减少胆固醇摄入。
5.控制体重:保持适宜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每减轻1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1-2mmHg。应避免过度节食,通过规律运动和饮食调整达成目标。
6.戒烟限酒:吸烟会加剧血管硬化及高血压风险,同时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升高血压。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g,女性不宜超过15g。
7.心理疏导与压力管理:慢性精神压力可能诱发和加重高血压。适度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有助于缓解压力。
8.定期复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老年人应每3-6个月复诊一次,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计划。同时评估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
严重高血压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极为危险。坚持药物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是控制血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