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化学变化:尿液中含有多种溶解物质,如尿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在尿液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温度和pH值的变化会导致这些溶解物质析出,形成结晶或沉淀。
2.微生物作用:尿液中的营养物质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若尿液存放时间过长,微生物大量繁殖,会使氨含量增加,这不仅改变尿液的气味,还可能促使某些无机盐的沉淀。
3.温度影响:尿液在低温条件下更容易析出结晶。例如,尿酸盐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形成沉淀,所以在存放过程中温度下降会加速该过程。
4.氧化反应:尿液中含有尿素,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的增加会提高尿液的碱性,从而促进某些金属盐类的沉淀。
为了避免尿液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和生物变化,应尽量在采集后尽快分析样本。长时间存放不仅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及其他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