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针灸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改善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供氧量。
刺激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局部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肿胀和不适感。
针灸还可以促进淋巴回流,加速体内废物代谢,有助于肿胀消退。
2.适用人群与疗效:
如果印第安纹肿胀是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暂时性水钠潴留引起,针灸可能短期内有效。
对于慢性病变或结构性改变(如脂肪堆积、皮肤松弛),针灸效果有限,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医学干预手段,如医学美容或外科治疗。
针灸疗程一般为每周2-3次,需坚持4-6周观察效果。
3.注意事项:
针灸操作应由专业医师进行,以避免感染、误刺等不良后果。
存在急性炎症、明显感染或凝血障碍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在治疗前明确诊断,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肾疾病或免疫异常,因为这类疾病通常也会表现为面部或眼部水肿。
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需要结合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综合措施,并在必要时配合其他医学手段进行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