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细菌毒素作用:某些细菌,如沙门氏菌和志贺菌,能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内壁,刺激胃肠道神经系统,引发呕吐反射。尤其在肠道内滞留的毒素,对胃肠黏膜有直接损伤作用,使得胃内容物被迫排出。
2.炎症反应:细菌感染会引起肠黏膜的炎症反应。炎症导致肠壁变厚、充血,并释放多种介质,这些介质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号至呕吐中枢,使得机体感到恶心并引发呕吐。
3.消化道动力改变:细菌的入侵和毒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紊乱,出现逆蠕动现象,即本该向下运送食物的胃肠道因逆蠕动而将内容物推回口腔,从而造成呕吐。
4.身体自我保护机制:呕吐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快速清除胃内有害物质来减少细菌和毒素对机体的进一步伤害。
理解细菌性胃肠炎中的呕吐机制,有助于在临床上进行有效处理和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减少感染源接触,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而及时就医则有助于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