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神经系统发育:在3岁左右,大多数儿童能够控制大小便,但若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可能导致无法及时识别或响应膀胱和肠道信号,从而引起失禁。
2.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感染会刺激膀胱,引起频繁且难以控制的排尿。尿路感染可能伴随疼痛和不适感,这也可能影响小孩正常的排尿行为。
3.慢性便秘:便秘会导致直肠充盈过度,继而压迫膀胱,引发尿失禁。同时,长期便秘可能使肠功能减弱,影响排便控制。
4.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家庭变故等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大小便失禁的原因。在紧张或情绪波动时,儿童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失控。
5.遗传因素:有些孩子的大小便失禁与家族遗传有关,某些病例显示,在患有这种情况的家庭中,孩子更易出现类似问题。
6.医学条件:如脊椎裂、脑瘫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这类情况常需专业医疗干预。
注意监测小孩的日常表现,如发现持续的大小便失禁,应咨询儿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