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精神紧张或情绪压力:研究显示,许多儿童在面临学习压力或情绪困扰时,会表现出磨牙行为。数据表明约10%-30%的儿童有过磨牙经历,尤其是在学龄阶段压力较大时更为常见。
2.牙齿咬合不良或结构异常:当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咬合关系异常时,孩子容易通过不自觉的磨牙来调整牙齿间的咬合。部分研究表明,牙齿咬合问题可能占儿童磨牙案例的一半以上。
3.睡眠紊乱或疾病影响:睡眠质量不高,比如入睡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可能诱发睡眠期间的不自主磨牙。一些身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肠道寄生虫感染(例如蛔虫病)也可能造成磨牙行为。
4.营养缺乏或其他环境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钙或镁)可能与磨牙有关。居住环境嘈杂、睡姿不舒适也可能影响睡眠习惯,使得磨牙频率增加。
5.遗传因素:数据显示,如果父母中有磨牙习惯,子代出现类似行为的概率会显著增高,这提示磨牙可能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磨牙行为本身可能对牙齿健康造成长期损害,例如牙齿表面磨损、牙龈退缩等,同时可能伴随颞下颌关节不适。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儿童日常状态,加强情绪管理,优化睡眠环境,并按需寻求口腔科或儿科专业医生指导以排查潜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