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主要症状
上腹部不适:患者常有上腹部坠胀感,尤其是餐后加重。这种不适与胃在腹腔内位置下降导致的张力变化有关。
食欲减退:由于胃蠕动能力不足,食物排空延缓,容易出现饱胀感,从而抑制进食欲望。
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和消化酶释放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伴随恶心、嗳气、反酸等表现。
便秘或腹泻:胃动力减弱会间接影响肠道运动功能,导致排便困难或频率改变。
全身乏力:部分患者因长期营养吸收不良而感到疲倦虚弱。
2.可能的危害
营养吸收问题:胃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和吸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问题。
胃扩张和其他脏器受累:胃内容物可能滞留过多,导致急性胃扩张,同时对邻近器官如肠道、膈肌产生压迫。
胃扭转风险:胃位移异常增加了胃扭转发生的概率,严重时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心理负担:持续的胃部不适容易引发焦虑、失眠等精神健康问题,加重病情。
3.易感人群及诱发因素
消瘦个体或先天性胃韧带较松弛者。
久坐、体力活动少或过度节食导致腹肌力量减弱的人群。
怀孕或产后妇女,由于腹腔压力突然变化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胃下垂应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进行改善。建议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量摄入油腻食物,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并加强锻炼以增强腹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