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口服补液盐:主要用于防止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它通常含有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可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这类药物并不直接止泻,而是针对腹泻可能导致的脱水问题。
2.吸附剂:如蒙脱石散,其作用机制为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毒素和气体,同时还可以在肠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肠道刺激。其适用于急性腹泻,也可用于慢性功能性腹泻的辅助治疗。
3.肠道黏膜保护剂:如次碳酸铋或复方地芬诺酯,这类药物通过覆盖肠道受损部位,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腹泻的效果。但某些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轻微便秘,因此需按照医嘱使用。
4.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衡。这类药物特别适用于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腹泻,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这类药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5.抗动力药物:如洛哌丁胺,用于控制急性非感染性腹泻。通过抑制肠道蠕动来延长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频繁排便。但这种药物应慎重使用,尤其是对于可能存在感染性腹泻的情况,以免掩盖病情。
6.抗生素: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等,仅在明确由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时使用。这类药物应避免滥用,因为可能导致菌群紊乱或耐药性问题。
合理选择止泻药物需要明确腹泻的原因和类型。不明原因的长期腹泻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器质性疾病,脱水严重时应尽快寻求专业治疗。